案例:
張亮大學畢業后進入某置業發展公司工作。兩年后,張亮升任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,月工資提升至每月3000元。升職的喜悅尚未褪去,張亮卻發現他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中,關于社保和福利待遇的條款竟然約定張亮的養老、失業、工傷、生育保險按區社會保險局規定最低參?;鶖?350元/月投保,醫療保險按區社會保險局規定最低參?;鶖?00元/月投保(社會保險繳納基數每年隨政策調整而調整)。
分析:
自己的工資明明是3000元,為何在繳納保險時卻按照最低參?;鶖道U納?原來,這是該公司的“潛規則”,所有員工無論工資高低,一律按照最低參?;鶖道U納社會保險。對于這樣的“霸王條款”,其他員工忍氣吞聲,但張亮不愿意。2014年,張亮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,并要求公司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,法院一審判決,公司支付張亮經濟補償金1.9萬元。該公司對判決結果不服,上訴至中院。
中院審理認為,為員工代繳社會保險,是用人單位應盡的義務。張亮與某置業公司在勞動合同中關于變更社保繳納標準的約定違反《勞動法》和《社保征繳條例》,是無效條款,沒有法律效力。該公司未按張亮的實際工資水平繳納社保費用,屬于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形,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。據此,依法作出二審判決:駁回上訴,維持原判。
本站信息除標注為原創文章之外的皆來自互聯網,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,如相關信息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
Copyright © 2016-2022 12333bsb.com 伴社保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20029713號